前言
有过活动组织策划经验的小伙伴们,可能最担心的就是活动门票难以售出、现场冷清的局面,而对此应急方案也往往是大量的闲置门票免费送出,避免尴尬情况发生。
而我们也经常参与一些各种类型的活动会议,发现活动多流于形式,现场参与人员自始至终心不在焉,无疑类似的活动场面在活动运营策划人员看来,似乎也无计可施。
明明请了大佬站台,明明内容很高逼格,为什么就不能吸引足够的关注呢?
对于以上问题的种种困惑,在我26日参加的一场由三节课主办的“有可能互联网大烩”上,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也让我对于一场优质活动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义。
那么,一场优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哪些呢?借由本次活动,我总结出来如下几点:
明确大会的潜在用户群,并深谙这些用户的需求点。很多行业活动或者大会无疑在面向对象上不够精准,如此下来,活动的主题以及能够给用户带来的期望便无法明确;
活动预热推广套路太过生硬,强行大佬站台,但活动内容价值体现不到位。大佬可以作为活动亮点,但还不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仅仅为了见一大佬就盲目参与活动;
用户视角。好的,虽然我们无数次的提及这个概念,但在具体执行层面能做到几分,便不得而知了,这是对活动主办方的细节把控能力的考验。
接下来,我将对这次对我产生颠覆认知的活动进行一次复盘思考,也希望做活动运营的小伙伴能够有所感悟、收获!
活动前期预热推广
关于本次活动的前期推广的分析主要围绕三节课的官方公众号推文展开,如果用一些词来形容这场活动整个预热阶段带给用户的感受,我想是“温度、诚恳”,而整体流程大致如下:
10月26日:第一篇有关互联网有可能大烩的官方正视推文发出,距离活动开始恰好一个月。此时嘉宾、流程、地点均未确定,只是一场“有可能”出现各种惊喜的活动预告。
11月2日,三节课发布了关于本次大烩的第二篇官方推文,推文的主题是《用你的一个故事,换一个开往北京的车票和一个“有可能”》。
11月8日,三节课第三次正式的有关“互联网有可能大烩”的官方推文发出,《俞军来了!营销界鼻祖出席!古典、邱晨、苏杰、范冰等20位顶级大咖与你相约“有可能互联网大烩”》。
11月14日,第四次正式的关于有“可能互联网大烩”推文发布,《被134个陌生人感动后,我们为你们介绍这两个人》,这篇推文是根据以上11月2日的活动选出的6名幸运用户的作品中的2篇。
11月17日,第五次活动正式官方推文《火爆!最后26张门票,首届“有可能互联网大烩”倒计时9天》,且标题所述26张门票是原有计划的门票已经售罄的情况下,三节课又和场地方协调增设的50张门票,能做到这种效果,着实惊讶。同时老黄及部分参与嘉宾如苏杰老师也以各自的方式进行了活动相关推送。
11月25日,关于“有可能互联网大烩”在活动前的最后一次推送,文章中详细的介绍了关于如何抵达活动现场、签到流程、用户关怀等细节问题,做过活动运营的都知道,如果没有明确的思路流程和分工,经常在很多细节上,我们是最容易忽略的,但也是对活动策划人员最具考验的环节。
当然,这是主线,在活动预热阶段,黄有璨老师、苏杰老师等嘉宾也在以自有的方式多方面的对活动进行了推广。
那么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活动预告发出到正式举办的一个月里,每次推广文案的一些亮点和技巧,我做了一份导图,以供参考。
点击查看原图更清晰
结合以上,我们更能整体上对本次活动的预热过程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首先 ,虽然这是一场很重要的活动,但三节课并没有频繁的推送活动相关的内容,一周左右时间一次的进展汇报及多种形式的小互动也增加了用户的关注度和期待,这很好的避免了高频推送相关信息容易造成的用户反感情绪。
其次 ,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几篇活动相关推文,也能看出整体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先是活动预告吸引用户关注,紧接着是通过一个小的互动为活动增加了故事性,也让一大部分参与活动的用户产生足够多的期待,然后是活动主题及出席嘉宾及分享内容等的最终确认,这是整个推广预热阶段的一个高潮,毕竟大多数用户更期待看到大咖的建议,随后关于12天前的活动结果公布,通过选拔的用户无疑会激动不已,而这些用户的故事也让很多未能通过选拔或者观望中的用户,增加了选择参与的几率,最后两篇推文,其实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门票几乎宣告售罄,更多的是在care无数未能参与活动的小伙伴的内容及对参与人员参加过程中的诸多事项的详尽说明。
最后 ,要说的是,整体上我们发现,关于本次活动,似乎没有过多的强势推广,为什么会如此火爆呢?总结来看有两方面,其一面向的用户精准,参与人员以三节课往期的各个系列课程学员为主,其次活动的主题“有可能”足够引发用户的好奇,当然最重要的依旧是,活动即将呈现的内容真正的是潜在用户迫切希望看到的,辅之以温暖、诚恳的文字描述,很符合目标用户的需求。
活动开展全过程
而活动当天,整体流程如下:
当然整体流程的具体内容这里不详细展开,需要强调的是,我作为一名运营,在部分环节还是收获很多,如:曹虎老师的营销4.0的演讲、由范冰、张溪梦、商来瑞、宋星四位老师关于用户增长面临的挑战的圆桌论坛、黄有璨、邱晨、何川、曲凯、贾大宇等五位老师关于内容和新媒体趋势的圆桌讨论等。
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一些活动主体之外的一些“故事”。
意外:按照原计划,活动将于9点开始,但现场led屏幕突然坏掉,活动不得不延迟开始。对于突发状况,黄有璨老师用了两种方式给出了解决方案。第一,原本定于午休期间开展的“美好的小互动”环节提前;第二,黄老师亲自站台“卖脸”和现场小伙伴逐一合影。而很明显,这两种方式甚至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第一个解决方案,很好的解决了现场很多小伙伴由于多数彼此不熟悉造成的尴尬场面,因为小互动,大家很快打成一片;第二个解决方案,为了避免时间太久小伙伴们长时间等待,在讲台边“尴尬”与小伙伴合影长达20分钟,也满足了很多小伙伴的期望。
互动:关于上面提到的第一种解决方案,活动规则流程如下图所示,从整个流程进行分析,目的是快速消除陌生小伙伴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以最终可以参与抽奖作为激励,以转发朋友圈作为条件促进活动宣传推广效果,而整体下来基于用户对结果的期待,及整个过程的快速进展,基本让小伙伴消除了对转发朋友圈这事儿的反感度。
午休:虽然午休期间没有任何安排,但各个系列课程的学员之间,学员与助教、班主任之间、志愿者之间终于得到一次难得的面基机会。所以很多未曾谋面的、志同道合的好友之间也借此机会深入的加深了彼此的熟悉度。当然这建立在三节课课程的友好设计,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生硬死板区分很大,这才是能让现场产生良好互动的根源。
结尾: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简单、朴实,却充满感动。黄有璨老师,讲述了两位学员身上发生的极为励志的故事,我想现场很多人都因为这两个故事而感动。回归本质,这是一个希望让大家建立更多联系、学习更多底层方法论为目的的活动,同时两位学员的励志故事更是对本次活动深度的一次整体的升华。
惊喜:这次活动最大的惊喜,不是某位参与人员中了什么大奖,不是俞军老师、曹虎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内容,而是一位外卖小哥。这位想做产品经理的外卖小哥,在11月26日下午来到“有可能”学习成果展的现场,与现场部分观众和志愿者进行了交流。并在现场47号展品《一个产品经理的命途多舛与涅槃》面前驻足良久,最后留下了一张纸条。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外卖小哥在现场跟其他人还确实有过许多产品层面的交流,表达和逻辑都很清晰,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外卖订餐流程图很好地画出来。而现场的三节课群组里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且引得嘉宾的转发分享。
以上图片来自三节课订阅号
这场意料之外的感动,着实惊艳了全场,我们有信心相信外卖小哥会最终实现他产品经理的梦想。也因为他,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总结
一场充满温度的年度盛会,虽然结束了,但情绪迟迟不能稳定,所以有了如上的分析、分享。我想作为运营来讲,首先要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和对待事物的不同的角度切入点,这也是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
作为参与者我们所知所见着实太少,但是但凡一场活动的成功举办,背后一定意味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比如在朋友圈看到晓玲同学早晨五点钟起床的情景,比如佳佳忙到晚上十点半才下班的情况。
但无论是活动策划人员还是参与人员,这都是一次极佳的学习提升机会。
那么,我们是否也来一次大胆的设想呢?
三节课是如何请动如此众多的大咖呢?按照黄老师的一本“黄、书”里讲到的套路大致如下:老黄分别给曹虎老师和俞军老师致电,声称对方已经确定要来参加本次活动(二位同级别的巨咖同台,是个不错的噱头),在两位巨咖被老黄忽悠过来之后,顺理成章,一众大咖也因为两位巨咖的存在“迫不及待”的掉进了老黄的“坑里”。于是,嘉宾名单成功确定。 而老黄又用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方法论,诱使不少嘉宾按照他给设定的主题思路,成功迷失……
以上纯属脑洞大开的想法。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下这次活动的感触: 运营策划一场好活动,就如打造一款产品一样,你需要有一个核心的点,且不可替代,然后以此为杠杆,撬动更多的不可能发生的事儿成为现实。
本次活动的成功,核心的点应该是:三节课一系列课程产品在用户身上产生的持续的长效的积极效果。
另外,活动现场,座位后的作业展创意确实温暖了所有人,堪称是奇迹发生的地方。
那么如果有哪位朋友希望获得活动现场某位大佬的现场分享内容,欢迎留言或者私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