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民国22年(1933年)漳州通敏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开具的押金收据,距今已80多年。该收据为竖式,高11.4厘米,宽25.3厘米。收据印刷精美,底色粉红,黑色套框,印押、暗纹印刷等防伪功能齐全。
收据正面上方印有楷书“通敏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正文内容是“兹收过漳义堂宝号(先生)交来押(租)金大银叁拾元正,合立收据为凭”以及收据编号、收款人、公司印鉴和收据开具时间等;背面印有注意事项,内容是:“此收据在电话撤销时,可持向本公司会算。若不随时前来会算,即将该押金扣抵。其不敷者,仍须追缴;其扣抵而有余者,逾十二个月不来领取,即行取消,以资结束。希各用户注意。通敏电话公司启”。
据史料记载,漳州通敏电话公司创办于1925年4月,创办人是中南银行奠基人、“印尼糖王”黄奕住。1921年,黄奕住和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达成协议,买下位于厦门岛的德律风电话公司(1908年,由林尔嘉创办,是我国最早的民营电话公司)。1923年,黄奕住又收购了日本人德广1912年开设的川北电话公司,组建设立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结束了日本人对岛上电话业务的垄断。1924年1月1日,厦鼓用户首次实现通话。
创办通敏电话公司初期,黄奕住筹集10万元资金,委派其堂弟黄奕守和上海工程师钱咸昌到漳州、石码两地,分设“商办漳州通敏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和“商办石码通敏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初办时,电话用户需求不多,业务一时难以开展。一年后,电话线路开通至天宝、浦南、石码等处,业务开始好转。1930年线路延伸到海沧,并从嵩屿架设海底电线通达鼓浪屿与厦门对接,由于线路扩展,政、商需求增加,用户增至200多户。1939年通讯线路通至龙岩,并逐步拓展到漳属各县,形成当时较为完整的地方通讯网络。
80多年前的漳州,能够用上电话的只是一些达官贵人及政府部门和富裕的商家。这张押金高达30元大银的收据,从票面上看,没有任何标明已“会算”的印记,想必还未兑付。而若是已经“扣抵”,是“不敷”?还是“有余”?何以流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目前有关“通敏电话公司”的实物资料十分少见,此张票证的发现,给我们留下一件珍贵的漳州早期电信业务史料。(源自《闽南日报》“漳州档案”专栏 南风 金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