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漳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走创新发展特色路 小农业种出大天地

2019/10/10 18:30:17发布140次查看
走收忙。张秀峰 摄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金秋时节,在牡丹江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无论是地里栽的、棚里种的、树上长的全都长势喜人,农民们已经满怀喜悦准备迎接又一年的丰收季,而这种喜悦是几十年前牡丹江农民所无法体会的,毕竟牡丹江的耕地面积仅占黑龙江省耕地面积的4%。然而,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牡丹江就靠着这4%的耕地面积,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领跑全省,让“东北亚最大果蔬出口基地”、“远东菜篮子”、“东北菜园子”等美誉称号叫响国内外,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二的黑木耳被集中到这里,使石板稻田上生长的响水大米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米……
70年间,牡丹江农业发展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依托山区半山区资源禀赋,坚持打生态绿色有机牌,走特色高效精品路,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牡丹江“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生产从以粮为主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面貌从草房土路到现代化美丽乡村、农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
如今,牡丹江早已成为全省农业成效最突出、特色产业最强、境外农业规模最大、农民富裕程度最高、农村环境面貌最好的地市。70年,牡丹江农业发生了谁也没法想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
见证牡丹江“4%”的奇迹
被誉为中华大粮仓的黑龙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而作为省内经济水平排行前列的牡丹江却因“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在粮食高产上似乎“先天不足”:山区地少,耕地面积仅占黑龙江省4%,不能实行大规模化作业;仅有的土地耕层薄,种粮产量低,粮食产量仅占黑龙江省的4%。
然而,时间是牡丹江农业发展道路上最好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从1978年到2002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农民收入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初期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时期的大幅增长、“卖粮难”时期的波动徘徊,1993年突破千元大关、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实现从“以粮为纲”到全面发展,综合产能大幅提升;从“粮多企”到“企多粮”,发展活力大幅提升;从“一穷二白”到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从2013年到2018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指导下,牡丹江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突出发展食用菌、蔬菜、畜牧业、林下经济,成功探索出符合牡丹江特色的“打生态绿色有机牌、走特色高效精品路”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特色产业最强、农民收入全省最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全省最好。
2018年,我市已经全面构建了特色化、多元化相结合的农民增收优势。按可比价计算,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9亿元,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达166亿元。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东宁、绥芬河、海林、宁安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位于全省前四,穆棱排名第八、林口排名第二十;市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458元,同比增幅9.3%,连续16年在全省市(地)城区排名第一。
发挥“绿特林外”优势
抢占农业发展先机
牡丹江本身人多地少,农业产业又普遍多小散,靠规模、靠产量显然难以取胜,必须另辟蹊径,创立独特的竞争优势,方可占有一席之地。对此,牡丹江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厘清长与短的辩证关系,从“地少、林多、天冷、偏远”四个短板中,挖掘出了“绿特林外”四大优势,为牡丹江农产品抢占域内外市场创造了先机,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民持续增收之路。
例如,享誉海内外的东宁黑木耳、宁安响水大米已经被评为全国品牌价值超50亿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估值分别达到433.1亿元、81.36亿元。
这得益于牡丹江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较高的森林覆盖率。2018年,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503万亩,同比增长5.2%,远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64%,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独特的生态小气候造就了高品质的农作物,使牡丹江的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品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上乘佳品。
东宁市作为牡丹江市黑木耳第一县(市),首开国内先河实行黑木耳大型绿色基地认证,打造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产业基地,建成中国最大黑木耳集散中心——绥阳木耳大市场,享有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世界黑木耳之都等金字招牌,在袋栽模式、春耳秋管、棚室栽培等技术应用上始终发挥着引领者作用,还率先打造了黑木耳的全链条经济,形成了集育种、制菌、储运、营销、加工、科研、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全季节完整产业链条,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多重保险”。
从2012年到2014年,东宁市棚室吊袋黑木耳完成了从3栋到30栋再到3000栋的大跨越。全季节全链条发展食用菌,让农民们冬天也不再猫冬,外出打工、学技术、闯市场成为常态。尝到了科技甜头的农民不满足于自主研发,开始与中国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组建了博士后工作站和食用菌研发中心,越冬耳、元宝耳、春秋连作等多项新技术在这里研发成功,形成了集育种、制菌、储运、营销、加工、科研、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他们还通过结对共建等形式,向吉林、浙江、内蒙古、西藏等10多个省区的100多个市县提供了技术支援,示范带动全国标准化生产基地80万亩,被誉为黑木耳技术研发推广的“硅谷”。
他们形成的联通内外、产销一体的物流链,年交易量达4亿吨,交易额超120亿元,带动5万农民家门口就业,拉动东三省广大耳农增加收入40亿元。
同时,以浆果、坚果、北药“两果一药”为主的林下经济正成为牡丹江农民增收致富的“潜力股”,红松、沙棘、寒地果、红树莓、榛子等各种林产品遍地开花,全域化扩张势头明显,全市林下经济亩均效益超过6000元,“绿色银行”已催生出400多个十万元户,绿水青山正在农民的辛勤劳作下变成金山银山。
此外,牡丹江利用得天独厚的沿边近海地缘优势,通过挖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牡丹江开发境外农业、打通境外农产品回运和境内出口双向通道,开辟新的增收空间,一方面构建了以源丰、蓝洋等企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外销流通主渠道,另一方面鼓励农民走出国门对俄农业开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境外农业合作面积达到540万亩,占黑龙江全省60%,每年有20万吨农产品销往俄罗斯,至少占全省对俄外销农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二。通过黑龙江首个以果蔬出口为主的内陆口岸——宁安市源丰对俄国际物流园区,形成了境内有基地、境外有市场、中间有通道的对俄果蔬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实现了“早上宁安农民的菜园子,就是中午俄罗斯居民的菜篮子和晚上的菜盘子”。
多产融合
驶入促农增收快车道
70年来,牡丹江一直在思考如何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特色,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彰显自己的个性,突出差异化优势?
本世纪初,牡丹江破解了这道题,确定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把一产变二产,不仅要生产好农产品,还要加工好、卖得好。早年,牡丹江提出要在肉牛、生猪、果菜、食用菌等13个产业中发展农业的主导产业,奠定农业一产的发展基础,培育牡丹江农业产业特色,寻找符合牡丹江地域特点的种养方式。如今,13个产业被精炼融合为4个产业,肉牛、食用菌、生猪、果菜产业迅速壮大,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成为牡丹江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带着让牡丹江农产品有特色、有精品、有绿色有机,还能卖得好的初衷,我市又先后提出走特色化精品化农业发展之路、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如今,我市农产品电商遍地开花,培育了中国土特产网、农品天下网两大自建电商平台和一大批网上直销店,初步构建了线上线下并重、辐射域内外的市场体系。2018年,全市农产品网上营销额达到30亿元,不仅让牡丹江的优质农产品“卖得好”,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已经成为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正在重构农民生产生活的新方式。
按照抓住“两头两尾”、促进“三产融合”的思路,牡丹江着力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农业延展性强、后续产业利润率高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的构想,一批集产加销于一体的现代企业应运而生。
目前,我市已建成北味食品、皓月肉牛等151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启动了关东大厨房、农食互联、恒源农林产业园等“中央厨房”和“营养配餐”项目,带动形成了食用菌、果菜、畜牧业、山产品等全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60多亿元,加工转化率高于全省年均水平8.8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迈向了由“生食”向“熟食”、由“入市”向“入口”提档升级的转型期,以加工带生产促增收的链条正在延长增厚。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推广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经营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分配方式,推动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和责任共同体,让农民共享加工和营销的增值收益。
百姓富、生态美
乡村有产值更有“颜值”
农民富、农业强,带来的是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美。多年来,牡丹江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也把改善农村民生条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按照抓点带面的思路,实施点线面联动,持续打造精品村和11个精品示范区带,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拓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深度广度,在全省率先形成了精品村比重大、品牌特色足、环境面貌好三个优势。
70年间,牡丹江按照配套化、实用化相结合的标准,持续加大水、电、路、房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等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始终保持全省领先;通过持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构建远近结合、建管结合的农村环境建设机制,实现了农村环境管护长效化,让我市成为全省农村总体面貌最好的地市之一。
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针,牡丹江着力推进了一批精品村建设,有效带动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全市精品村建设呈现出点上加深、面上拓展的良好态势,打造了宁安小朱家村“鱼米之乡”、林口红林村“红莓漫野”、西安中兴村“民俗风情”、穆棱保安新村“现代农家”、东宁万鹿沟村“花果长廊”等一批初具影响的美丽乡村品牌,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化、旅游化、品牌化发展势头强劲。其中,东宁大城子村,宁安小朱家村、江西村,穆棱龙眼村、保安村,西安区北拉古村被授予全省“十佳和谐村屯”荣誉称号;宁安市明星村获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雪乡”被农业部、住建部、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宁安市小朱家村、爱民区丰收村和雪乡入选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在山山水水间,人们感受着灵动,呼吸着富氧空气。在这里,传统种养渐成历史,当注入文创、休闲、养生等元素后,农业变得时尚、精致而又高效;在这里,农村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反倒成了市民竞相踏足的后花园,人们把乡村生活奉为潮流、视作梦想;在这里,农民也不再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写照,而是拿着手机边采摘边留影,开着私家车住民宿。
70年弹指一挥间
新时代乡村振兴在眼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牡丹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乡村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上,牡丹江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为指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扭住增收不放松,重整行装再出发,一幅“百姓安居乐业、乡村繁荣兴旺”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正当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重磅推出,宛如一声春雷,激荡在广袤乡村,鼓舞着亿万农民。牡丹江把握这一难得机遇,立足市情农情,致力于发挥“绿特林外”四大优势调结构,补齐“小散弱低”四个短板增效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添动能,着力打造全省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乡村振兴新样板。
——美好蓝图已绘就。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万元。这一段段节点、一个个目标是牡丹江农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一定会在他们勤劳智慧的奋进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三农”发展新篇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头重头在“三农”、奔头看头也在“三农”。牡丹江正在全力做好强基础、增动力、注活力、拓渠道、稳基本、补短板、强保障“七篇文章”,着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谱写新时代牡丹江“三农”新篇章!
听,牡丹江正在青山间、绿水旁、广阔的黑土地上,讲述着这里农民的增收传奇。
晨报融媒体记者 谌忆龙

漳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